“有枪就是草头王”——有关近代广东民间枪械的旧闻
来源:贝博下载 发布时间:2024-12-21 15:14:40
假如有人问近代我国民间最遍及的工业金属制造的产品是什么?我会答复:“不算缝衣针、洋铁钉、搪瓷碗等零散小件,最遍及的就是手枪和步枪。”其时的我国,自行车、缝纫机在日常日子中明显更有用,但遍及率就远不及手枪和步枪。在民国前期,买一辆自行车要40—50元,但在广东合法购买一支最新式的步枪或手枪大约只需100—150元。20世纪20年代前期上海全市大约有15000辆自行车,同时期的广州必定少得多。然而在广州,只是广州商团的新式步枪与手枪就过万支,商团还嫌少,要到国外大批增购,所以引发了1924年的“商团工作”。
《香港华字日报》1924年10月24日的一篇文章说:“我国枪械以广东为最多,合商团、乡团各种自卫枪械与现役戎行并土匪等军,共有四百万(支)。”军警枪械所占份额有限,大部分由民团、伏莽、宗族、乡镇、私家具有。按这个估量,广东的民间枪械至少有三四百万支。当然,大部分是土造、老式的枪械,但其间新式枪械也有一二十万支。
《广州民国日报》1926年12月刊登了一个《查验公民自卫枪炮规章》,列入的“公民自卫枪炮”有一两百种,大致上反映了两三个世纪(特别是19世纪中叶以来)我国的火器史。从土造鸟枪、土造单响枪到新式手枪、步枪都有,更难以想象的是“各种管退炮、各种架退炮、各种药包炮、各种水旱风机关枪、各种轻手机关枪、各种机关炮”。管退炮(炮管后座可主动复进的新式火炮)、机枪在其时配备最好的戎行中数量也很少。广东民间总数不只远超军警,某些民团、伏莽团伙兵器的精巧程度也超越军警。阅览近代报刊上的广东社会新闻,触及民间枪械的报导比比皆是。下面选取不同时期、地址的几则。
一、1910年《香山旬报》第65期有一则报导,说的是一位刘姓女子嫁到李家,小两口新婚后不久就闹矛盾:
讵料闺中戏谑,李某以口角之故,竟触狮威,刘氏老羞成怒,即开衣箱,取出手枪追击李某,李畏而逃。所以李某之母及家人咸出劝慰,再三向刘氏谢罪然后已。
这则新闻是否真有其事、其细节是否精确今天无法覆按,需求咱们来重视的是民间对枪械的一般情绪。《香山旬报》不是八卦小报,是革命党人办的一份比较严厉的当地刊物。记者只把此事作为当地新闻来报导,对新娘陪嫁品竟有手枪没有特别谈论,更没有说她私藏枪械违反了王法。两家老一辈好像也没有把工作看得太重。可见,在当日的珠三角区域,私家具有手枪是习以为常的事。
二、1910年6月24日晚上8时,200多名贼匪到顺德龙潭掠夺,计划先抢一间当铺。28日的《香港华字日报》报导:
当店鸣锣告警,梁姓村夫齐出快枪数百,分五路与贼大战。贼用无烟枪对敌逾时,伤者颇众,然拼死力拒。村夫即发快艇,一往勒流、一往容奇分取救兵。三鼓后各路救兵到者数百。所以时梁姓已将五路贼线打断,贼已惊惶失措。梁姓即告诉兵勇云:“我村夫已在头阵、二阵,请作三阵进攻,贼可尽擒。”唯兵勇畏葸不敢行进,致贼得沉着架浮桥分四路而遁。
龙潭及邻近村镇一会儿就可以出动“快枪数百”,可见该地村民数量之多。从报导看,村民运用、联合作战都颇有练习,战斗意志和战斗力比兵勇还强。伏莽一方精利也不少,不过这次仍是败于村民。
三、广州《民生日报》1912年7月11日题为《山门护法亦须枪弹》的报导:
白云山能仁寺僧演非等称:窃白云山各寺院,上年本年先后被盗掠夺不下十次,早年并无购备枪械设防,故任令抢掠……僧等不得已极力筹费,拟领村田枪六枝、子弹一千二百颗回寺使用。
旧日的大寺院往往会有一些武僧,但武艺再好也抵御不了伏莽的,所以能仁寺的出家人也要请求买步枪自卫。
从化渡船交游省会,必经番禺慕德里司竹料、凤塘、高增等处河面。上一年福军分扎高增、竹料遍地,尚称安靖。自福军调后,一切沿河船渡均被匪拦河掠夺,近今尤为猖狂,乃至柴炭等船亦被搬抢。数月以来,从化沿河渡船无一敢开行,致使货品阻滞,商场相率闭市。闻昨廿三号各匪以“联义堂”名字,招集翅膀大会高增墟,各持曲尺、驳壳轰放,摆酒八十余席,协商勒收行水各事。
从这则报导可知民国初年广州一带伏莽的猖狂。“福军”指李福林部警卫军,警卫军相当于今天的武警。李福林在清末也是绿林喽罗,但在孙中山、朱执信等人引领下参加同盟会,民国初年成为警卫军的将领。其时戎行有限、军费缺少,故福军无法长驻高增、竹料保护治安。报导说到的“曲尺”即勃朗宁手枪;“驳壳”即毛瑟C96型半主动手枪及其仿制、改进型。后者是近代我国名望最大的手枪,由于其枪套是个木盒,在北方又被称为盒子炮、盒子枪。这种半主动手枪携带方便、可接连发射、射程较远、火力较猛、装弹较多,木盒枪套又可以接驳在手枪柄作为枪托抵肩射击,以战胜连发时枪口上跳的问题。
有人说广东人把毛瑟C96称为“驳壳”,是来自英文box(盒)的讹音,笔者则猜想“驳壳”的俗称因“枪壳”(枪套)可与枪柄接驳而来。驳壳手枪价格昂贵,其时戎行配备也很少。清末,李福林持孙中山的介绍函到香港,香港同盟会负责人冯自在赠给他一支驳壳枪,李得枪大喜,对人说:“某次各江绿林大会,各出其兵器相示。独陆兰清(另一个闻名的绿林喽罗)有驳壳枪一枝,称为全省榜首,尔后当不使阿兰专美于前。”可见清末只要少量伏莽喽罗具有驳壳枪。但到民国初年,广东绿林人物持有驳壳枪者已十分遍及。驳壳枪成为民国时期的伏莽,尤其是广东伏莽标志性的兵器。
上海《申报》1913年5月23日,曾为广州邻近“专以包开赌博、勒收行水、抢掠掳掠为主旨”的“驳壳会”宣布了长达1200字的新闻报导,称该会“声明有驳壳者方可入会”,且“枪械均是新式,驳壳多者居首席,大稀有枪以对之势”。《民生日报》也有多篇触及“驳壳会”的报导。上引《高增墟群盗高会》的报导说与会者“各持曲尺、驳壳轰放”,他们可能是喝高了乱放枪,也可能是成心这样做的。为“打单”(写恐吓信勒索)、“收行水”(相当于“保护费”“买路钱”)顺畅,伏莽就要张扬兵器的威力,以使商民惧怕、乖乖交纳。
横江李细苏昨经安慰员麦泽民招安,业经就范。兹续闻李细苏受抚之日,其党友一百八十二人,皆新蓝绸衫裤,肩驳壳枪手曲尺,西南埠,随行有狮子、鼓乐、五颜六色顶马,十分闹热。各匪乡之致送顾绣横额、金猪、炮竹等物者络绎于途,紫洞艇十余艘环泊洞干,笙歌达旦。邻近村民见之,佥谓作匪之荣耀胜于前清科举云。
近代广东伏莽许多,剿不堪剿,官府常常不得不招安其间部分。这则报导反映了李细苏团伙被招安后在三水西南镇庆祝的热烈局势。那时吃的穿的都贵,绸衣服一般人穿不起,但这182个前伏莽全换上了簇新的蓝绸衣裤。“肩驳壳枪手曲尺”一句写得很逼真,这些伏莽把驳壳枪接驳上枪盒扛在膀子上、把曲尺(勃朗宁)持在手中,向民众展现自己具有精利枪械。他们受招安后,不管转为警卫军仍是民团,仍人不离枪。招引伏莽就抚的并非菲薄的军饷,而是军警、团勇的新身份。“有枪就是草头王”,尔后他们可用新的身份成为当地权势人物,“合法”地庇赌、勒索、强征。民国时期的广东,在匪、团、兵之间活动,或匪、团、兵难分的人物大有人在,不少村庄区域是这类人物掌权。即便没有伏莽阅历和布景的民团领袖,也会因直接具有武力而成为横霸一方的土豪劣绅。
六、1926年广东开平县、鹤山县一个宗族刊物《开(平)鹤(山)麦族月刊》报导:
坑尾坊亚端,上一年六月间,曾将团枪私押二次,押得之银,即往攻击四方城,幸皆取胜,旋即将该枪换回,自此亚端以押枪为利是。本月初旬,复携往龙山墟私押,以供孤注,卒之落花流水,无银取赎。同乡崇厚,昨又私押一杆,致使现下无枪看更。查该乡押枪,始自痘皮勤,因抗不遵罚,所以相继效尤,若非严行惩办,不特有碍治安,亦无以善这以后也。
这则新闻说鹤山县龙山墟场团丁亚端,两次把“团枪”拿到当铺典当作赌资,总算输得清光无法把枪换回。典当“团枪”的团丁不止亚端一个,还有“崇厚”和“痘皮勤”(粤语称麻脸为“痘皮”),由于是宗族刊物,说的都是宗族中的事,所以触及的人物都没有写全名。报导反映其时也像其他资产相同可以拿去当铺典当,当铺也必有出售“死当”的正常途径才会承受。这个报导的着眼点不在于对立典当,而是以为亚瑞等团丁不应该把民团的枪拿去典当,由于枪是咱们宗族一切的;并且,团丁没有就难以防卫伏莽了。
任何年代和当地的新闻报导都会有失实、误差等情况,但不同时期、不同报刊的新闻,不谋而合说到清末民初广东民间有许多,这就很大程度反映了社会的真实情况。以“驳壳”一词检索上海《申报》电子版,作为意义的“驳壳”一词最早呈现于1912年8月6日,尔后到1916年12月底,“驳壳”一词检出97次,均在有关广东的新闻报导中,其间29次提及的“驳壳”归于军警,其他68次都归于伏莽、民团等。于此可以精确的看出,“驳壳”的叫法首要呈现于广东,而民国初年广东民间有许多驳壳枪。
不管是清朝仍是民国的政府,都不会乐见许多民间兵器存在,也公布了不少制止、约束布衣持有枪械的法规。但政府没有办法处理严峻的伏莽问题,“官之卫民,不如民之自卫”渐渐的变成为社会上下的一致,政府不得不允许民团、宗族、村镇合法购械自卫,而民团等会在政府同意的数额之外增购,乃至会大批私运以逃避高额的枪照费。广东许多宗族有丰盛尝产(宗族公共财产),商人更有经济实力,民团、商团购买兵器不差钱。而广东又接近滨海,境内有香港、澳门、广州湾(今湛江)三处外人占有之地,输入枪炮便当,故民团、商团不乏许多精利枪械。伏莽、会党这些抵挡官府的集体,更会想方设法购买新式枪械。民团、伏莽这两个兵器最多的集体等于进行了几十年的配备比赛,总算形成近代广东民间兵器众多的局势。
无处不在的带枪“草头王”,使民众的磨难日子落井下石。即便在没有战乱的年份,乡镇和村庄居民都缺少最少的安全感,不可能休养生息。这种情况,到1949年10月广东解放以后,才得以底子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