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山东体育产业人开足马力铸“铠甲”

来源:贝博下载    发布时间:2024-08-19 11:19:07

产品概述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防护服、口罩是战疫勇士们与病毒搏斗的“铠甲”。虽疫情的发展,防护服、口罩等防疫物资都一度十分紧缺,医护人员为节约防护服,不吃不喝穿上成人纸尿裤与病毒战斗的新闻让人揪心。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山东是全国体育制造业重镇,2019年有165家企业参展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数量占全国的12%。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疫情面前,山东体育制造企业紧急跨界,开足马力,争分夺秒为战疫勇士铸造“铠甲”。

  1月16日,盛原公司结束了一年的忙碌,开始放假。作为一家生产冲锋衣的大型服装企业,盛原公司是多个国际知名品牌的合作伙伴,放假同时,节后的生产计划也已确定,“我们打算正月初十复工,赶制春节前接到的订单。”盛原公司副总经理付英波说。

  然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突然发生,打乱了所有的计划。2月14日,盛原公司接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的来函,来函标注“特急”,请求协助推动盛原公司合作生产医用防护服。

  就在盛原公司接到来函的前一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重要医用物资保障和医疗资源调配保障最新进展情况。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表示,虽疫情扩散,各地医疗物资需求激增,最紧缺的是医用防护服。

  “国家有需要,我们企业应该肩负责任,勇于担当。”付英波说,接到来函后,公司立即行动起来,一场紧急转产的“战役”拉开帷幕。

  冲锋衣和防护服生产的基本工艺类似,生产冲锋衣需要的压条机也是生产防护服的关键设备,付英波介绍说,这种机器他们有89台,与此同时,上游原料供应商也转而生产防护服所需要材料,转产防护服在设备和原料上都没有问题。

  原材料要变成防护服,需要工人的劳动,而这成为盛原转产面临的最大困难。未解决用工困难,平原县要求全县13个乡镇主要负责人连夜到工人家中动员,一方面组织盛原工人回厂上班,另一方面紧急招收新的工人,“防护服一般的情况下4小时就需要换一套,但因为紧缺前方医护人员可能24小时都换不下来,好多医护人员都不吃不喝,戴着尿不湿,这一些状况工人们都在新闻上看到过,一听说生产防护服支援前方,都非常踊跃。”付英波说,平原县工信局等有关部门连夜梳理员工信息,摸清底数,确定了1100多名可以到岗的员工名单。

  因为防控疫情的需要,小区、村庄对进出人员进行严格管控,公共交通也停止了运营。找到了工人,工人怎样到厂上班的问题又接着凸现出来。

  平原县紧急征调27辆公交车,实行点对点、定时定点定线的方式接送工人上下班。2月15日早上6点,27辆公交车出发去接工人,前曹镇抽调30名机关干部随车,负责对车辆做消毒,登记乘车人员信息和测量体温。车辆严格限制乘车人数,“核载30人的公交车最多只能坐十几个人。”付英波说。

  当天早上7:30,首批800名工人到岗,经过登记测温消毒等程序后,开始生产第一批防护服。从接到来函到转产成功,盛原只用了不到24小时。

  与疫情战斗就是与时间赛跑。“以前,大家忙完后有说有笑,现在基本没有说话的。”付英波发现,转产之后,车间里的氛围变了,“现在的工作氛围特别紧张,工人除了喝水和上厕所,其他时间都在努力生产防护服,因为大家心里都明白我们能多生产一件,前方的医护人员就能多一分保障。”

  为了增加产量,盛原公司在生产设备上不惜投入。在公司裁剪车间,一台全自动裁床正在紧张工作。据盛原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希林介绍,这台全自动裁床是为了转产防护服刚刚从意大利进口的,“它的裁剪速度快,裁剪精度高,既可以让产品更加标准,还能非常大程度上减轻工人的工作强度。”

  工人的忙碌加上全新的设备,合力很快显现,防护服的产量迅速上升,“转产第一天生产了4000多件,很快就达到并稳定在了日产15000件。”付英波介绍说。

  因为生产的基本工艺相通,盛原公司从冲锋衣转产防护服比较得心应手,而从运动手套转产口罩,济宁嘉祥县建华中兴手套股份有限公司的跨界步伐迈得要更大。

  运动手套企业怎么会跨界生产口罩?疫情发生后,嘉祥县的口罩供应非常紧张,甚至发展到一罩难求的程度,“在外面执勤的工作人员甚至两三天才能发一个口罩。”说起当时口罩紧缺的情况,公司董事长陈建华仍然语气沉重。

  县疫情防控指挥部找到陈建华,询问他能否上马口罩生产线。陈建华是嘉祥县政协委员,有强烈的担当意识,他一口把这个事情答应下来:停止生产手套,全部工人转产口罩。这个决定让公司的业务受到了一定损失,“订单的交期受一定的影响,能延期的延期,不能延期的直接取消。”陈建华说,事情紧急,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

  从那之后,陈建华开始忙碌起来,连续好几个晚上,他因为考虑转产而睡不着觉。一下闯入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没有一点经验,陈建华作了很多尝试,一开始他想用手套的材质来做口罩,这样能和主业产生联系,转产起来非常容易,可很快发现这条路走不通,“手套材质吸气呼气的阻力较大,达不到国家标准。”陈建华立即退回到生产口罩的传统工艺。

  陈建华采购了上好的熔喷布和无纺布,备齐了生产口罩需要的耳绳、鼻梁条,但缺少生产口罩的专用设备,虽然已经订购了8条口罩自动化生产线,可远水难解近渴。

  “要把困难解决掉,不能让困难把我们解决掉。”在保证防护效果的前提下,陈建华稍稍放大了口罩的尺寸,“这样就能利用现有的机器生产,解决了设备工艺的问题。”

  2月14日,建华中兴实现口罩试产,从员工的登记、测温、消毒到车间里拉布、裁剪、缝制、消杀、包装等,陈建华都严格把控。起初,每天口罩产量只有两三千只,随着工人的熟练程度逐步的提升,产量很快过万。陈建华把口罩捐给执勤干部、公安干警、环卫工人、敬老院老人,一些中小企业因为缺少口罩无法复产,陈建华也伸出援手,向它们赠送口罩。陈建华粗略计算,在20多天时间里共产了40万只口罩,解了嘉祥口罩短缺的燃眉之急。

  对于盛原公司转产防护服,省市县三级格外的重视,帮企业克服一切困难顺利转产。转产第一天,平原县主要领导召集工信、卫健、疾控、开发区、前曹镇等有关部门、乡镇现场办公,为企业排忧解难。付英波说,每天至少有十几名干部驻在厂区,“等于在我们这里上班了。”

  盛原公司在工厂设立了生产隔离区,生产隔离区内企业开足马力生产,生产隔离区外所有问题都由政府协调解决。政府帮助盛原公司购买了设备;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消毒、通风,对工人进行防疫培训;仅用2天就完成了一类医疗器械产品许可备案和生产许可备案,使企业具备了生产资质;为了节约时间和降低工人上下班的感染风险,紧急征用县里最好的宾馆桃源宾馆的房间和县职业中专的宿舍,安排500多名工人入住……付英波称这是“保姆式服务”。

  付英波还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前曹镇苏庄村村民温玉霞听说盛原要招收工人为战疫一线的医护人员生产防护服,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温玉霞的丈夫患恶性肿瘤卧床不起,公公婆婆已年近70岁,还有一个10岁的孩子,家里很难,但在报名的时候,她并没有透露这些难处。公司从其他工人那里了解到温玉霞情况后,紧急与前曹镇联系,“镇上工作人员说你们企业不用管了,很快就和村干部带着慰问品到了温玉霞家,之后村干部天天都会到温玉霞家看望慰问。”

  “县工信部门、商务部门每天都到企业了解,询问企业存在什么困难,希望政府怎样帮助解决。”陈建华介绍说,转产之后,政府及时对企业嘘寒问暖,嘉祥县还召开了政银企座谈会,帮企业与银行对接,“在座谈会上,我们和县农行签了约。”陈建华高兴地说,与银行合作不仅为了转产口罩,还有支持手套业务的内容,因此,尽管损失了一些订单,但他对未来仍充满信心。

  同样感到温暖的还有日照双星体育休闲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尹相礼。日照双星成立于2004年,主要生产体育服装,2月初,公司响应号召转产隔离衣。“以前政府工作人员就经常到公司进行帮扶,转产之后来得更勤了。”尹相礼说,政府驻厂工作人员不但帮企业做好疫情防控,还积极协调转产需要的设备、原料、资质,他原本以为转产难度很大,但最后感觉没有操太多心。2月26日,公司转产后的首批民用一次性隔离衣下线,经检测合格后,第一时间发往一线。

  战疫勇士是最可爱的人,要给他们用上最好的装备,这是所有铸造战疫“铠甲”的体育制造企业共同的心声。

  在盛原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人们讲到最多的是质量、标准——所有原材料进入工厂后,都要通过多道工序的严格检验,合格后才能投入生产;为避免磨损的旧机器划伤防护服,紧急添置了一批新设备,光这一项就投入了3000多万元;全自动裁床的裁剪精度很高,但工人仍要仔细比对;防护服做好后要经过初检、复检、抽检三道关口,才能进行真空压缩包装。这一切都是为了生产出最好的“战袍”,为前方医护人员提供完善的保护。

  转产口罩成功后,陈建华最先试戴,“没有异味,感觉不错。”他还不放心,用“土方法”测试,“把我们的口罩放到碎纸屑上,能吸附起大部分,这说明口罩带静电,另外把水倒在口罩上不漏,说明口罩对飞沫有很好的防护效果。”后来,陈建华把口罩送到北京国家劳动保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检测验证,结果显示防护效果符合KN90规定要求,接近于KN95,他特别高兴,专门发了一条朋友圈报告这个好消息。

  作为一家以生产体育服装为主的制造企业,艾图爱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早在2月2日就转产了防护服,尤其让他们感到自豪的是山东援助湖北医疗队穿着由他们提供的装备奔赴了战疫最前钱。

  1月27日,济南艾图爱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志浩接到电话,要为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提供装备,此时距离医疗队出发仅有1天时间。任志浩参加了十批医疗队的出征仪式,每一次都像这次一样紧急。

  任志浩介绍说,接到订单后,北京的公司总部成立了专项服务小组,由于外地员工还没有复工,人手不足,员工们加班加点连夜备货。平时产品都通过物流发送,疫情期间,物流不能正常运作,公司承包了一辆专车,这辆车总共在北京和济南之间来回跑了七趟。“医护人员最先冲到第一线,我们也想作些贡献,把最好的装备提供给医疗队。”任志浩和记者说,他们为医疗队队员提供了冲锋衣、抓绒衣、抓绒裤、帽子、背包、拉杆箱等,都是公司最顶尖的产品,这些装备凡是能捐赠的一律捐赠,总共为医疗队捐助了近25万元的装备。

  在济南,任志浩发动员工和好友组织了一支8个人的志愿服务小组,负责到机场为医疗队发放装备和提供志愿服务。由于每批医疗队的人数、男女比例都不确定,志愿小组要多带30%到50%的装备,确保每一名队员都能拿到合适的装备。

  参加了十批医疗队的出征仪式,看着医护人员舍小家顾大家,义无反顾冲向战疫第一线的场面,任志浩感受很深,“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医护人员不顾危险冲锋在前,我们能为他们做一点事情,心里感觉到很踏实非常自豪。”

  送走了医疗队,任志浩并没有松一口气,他还牵挂着装备能否满足需要。任志浩加了很多医疗队队员的微信,经常和他们交流。“医疗队员下班后,穿着我们的衣服回酒店,要经过高温消杀,如果质量不过关,衣服就会变形”。任志浩说,在交流过程中,队员们反馈衣服穿着没有一点问题,“听到这句话我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