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坚持真情实意、真金白银、真抓实干,以高质量、高效率、高标准全力加强合作,与册亨兄弟携手,夺取脱贫攻坚决战的全面胜利。”去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告册亨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当天,册亨县人民政府向江北区发来感谢信,字里行间洋溢着感动、感恩、感谢,对该区24年来的倾心帮扶致以崇高敬意。
自1996年起,江北对口帮扶册亨,结成“远亲”。虽然相隔2000多公里,但两地的走亲交流、协作帮扶一直频繁进行。山海相连,两地因此结下了20多年的深厚友谊。
24年间,江北累计向册亨投入帮扶资金2亿余元,帮扶物资8万余件,帮助册亨在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干部交流培训、农特产品营销售卖、特困群体救济等方面,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特别在产业帮扶上,为当地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2018年,新一轮东西部扶贫协作启动。当年4月,江北帮扶工作组入驻册亨,助力脱贫攻坚。帮扶工作组成员坦言:“在来册亨之前,我们不懂油茶,到这里经过一段时间调研后,我们才决定把这个历史悠远长久的产业进行升级,做大做强。”
说起册亨县油茶,工作组任何一个人都头头是道册亨县山茶树种植历史悠远长久,全县现有油茶林20多万亩,年产油茶籽8000吨以上,但仍处于产业发展初级阶段。
在前后方的共同努力下,江北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758万元,打造改良、示范、培育、苗圃、烘干、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山茶油全产业链。
江北投入帮扶资金858万元,建设油茶籽烘干厂,逐步提升油茶籽的品质;投入700万元,短短几个月时间建成油茶加工厂,每年可以生产500吨以上的精炼油茶籽油。“按每公斤200元的售价计算,能轻松实现年产值1亿元以上,这也将成为册亨县第一家年产值破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公司。”江北帮扶工作组组长吴益统说,去年10月,册亨顺利通过中国林产业联合会专家团队评估,被授予“中国油茶名县”称号。
漫山遍野的油茶林还藏着“宝贝”。2018年,在江北帮扶下,弼佑镇投入资金104万元,在伟外村五组建设占地110亩的林下立体养殖本地乌骨鸡项目,村民们一起探索油茶林下养殖土鸡的“林禽”发展模式。
“能有今天的成果,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我们的党员干部。”各两村村民黄金校40多亩硕果累累的油茶林下,500只土鸡到处奔走。每年秋天,他的油茶和土鸡都实现“双丰收”。
一边是传统织机有节奏地发出清脆的响声,一边是高速缝纫机飞快运转、呼呼作响在册亨县纳福新区宽敞明亮的中华布依锦绣坊内,古老和现代完美交融,合奏出一曲动人的“脱贫致富歌”。
这是江北投入1300余万元、在册亨建立的15个特色锦绣坊之一。目前,15个特色锦绣坊提供集中就业岗位700余个,实现年产值6900余万元,带动近5000名绣娘就业脱贫。
册亨素有“中华布依族刺绣之乡”的美誉。2018年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全县有绣娘2万多人,土布刺绣产业基础好。但缺点是,产品比较初级,使用者真实的体验感差,市场接受程度低,局限在本民族,很难打开销路。
对此,从2018年起,江北依托宁波的优势资源,同时紧抓布依族特色,深挖文化内涵,制订了“改进设计、改良工艺、改善销售”的工作思路,致力把“指尖绝艺”提升为“指尖经济”,带动少数民族利用民间手艺实现就业创业、脱贫致富。
江北和前方帮扶工作组一起,依托宁波强大的技术力量,从土布改良、刺绣优化、产品设计研发等领域进行全方位合作。“目前已形成服装、家纺、配饰、文创四个发展趋势,并研发出200多种产品,成功把传统与时尚融合在一起,提升产品档次和竞争力。”江北区发改局有关负责人说。
好的设计,需要好的设备和技术才能变成好的产品。江北从产业的长远发展来谋划,把从业人员的培训放在第一位,2018年拿出40万元组织绣娘培训,2019年又投入50万元进行培训。该区还投入130万元,帮助引进电脑平车、绣花机、锁边机、整烫机等设备,导入大工业生产概念,有效提升生产的基本工艺,提升产品质量。
在家门口的坝区种广东菜心,卖到香港,一年亩产值近2万元。若不是江北农技专家王剑介绍宁波人赵波来到这里,册亨县冗渡镇坛坪村的乡亲们做梦也不敢想这样的产值。而眼下,村里的供港蔬菜基地每天有10吨菜心运往香港。
册亨石漠化严重,平地极少,全县500亩以上连片坝区只有6处。坝区农业产业体系调整任重道远。“原来这里只种水稻和玉米,年亩产值不到1200元。”册亨县政府有关负责这个的人说,蔬菜基地的成功运营,不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更重要的是为产业体系调整提供了新方向、新样本。
从着手开始土地流转,到第一批广东菜心收获,只用了7个月时间。“江北速度”令人惊叹。“这一个项目建设真是太快了,让人大吃一惊。”册亨县农业农村局驻冗渡镇坛坪村张跃说。
排洪渠、机耕道、喷灌系统江北投入东西部帮扶资金600多万元,快马加鞭推进基地建设。同时,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以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思路,由企业负责市场开拓和基地的日常运营管理;合作社负责组织农户参与建设;农户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并以劳务的方式参与坝区建设。
有了这个1000多亩的蔬菜基地,当地农户不仅能收土地租金,还有了就业岗位。坛坪村已有730人实现脱贫。村民陈丽和记者说:“我的地原来自己种稻谷,一年收入只有2000元。流转后,土地租金加上劳务费用,我一年多了2万多元收入。”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江北坚持真情实意、真金白银、真抓实干,以高质量、高效率、高标准全力加强合作,与册亨兄弟携手,夺取脱贫攻坚决战的全面胜利。”去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告册亨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当天,册亨县人民政府向江北区发来感谢信,字里行间洋溢着感动、感恩、感谢,对该区24年来的倾心帮扶致以崇高敬意。
自1996年起,江北对口帮扶册亨,结成“远亲”。虽然相隔2000多公里,但两地的走亲交流、协作帮扶一直频繁进行。山海相连,两地因此结下了20多年的深厚友谊。
24年间,江北累计向册亨投入帮扶资金2亿余元,帮扶物资8万余件,帮助册亨在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干部交流培训、农特产品营销售卖、特困群体救济等方面,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特别在产业帮扶上,为当地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2018年,新一轮东西部扶贫协作启动。当年4月,江北帮扶工作组入驻册亨,助力脱贫攻坚。帮扶工作组成员坦言:“在来册亨之前,我们不懂油茶,到这里经过一段时间调研后,我们才决定把这个历史悠远长久的产业进行升级,做大做强。”
说起册亨县油茶,工作组任何一个人都头头是道册亨县山茶树种植历史悠远长久,全县现有油茶林20多万亩,年产油茶籽8000吨以上,但仍处于产业发展初级阶段。
在前后方的共同努力下,江北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758万元,打造改良、示范、培育、苗圃、烘干、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山茶油全产业链。
江北投入帮扶资金858万元,建设油茶籽烘干厂,逐步提升油茶籽的品质;投入700万元,短短几个月时间建成油茶加工厂,每年可以生产500吨以上的精炼油茶籽油。“按每公斤200元的售价计算,能轻松实现年产值1亿元以上,这也将成为册亨县第一家年产值破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公司。”江北帮扶工作组组长吴益统说,去年10月,册亨顺利通过中国林产业联合会专家团队评估,被授予“中国油茶名县”称号。
漫山遍野的油茶林还藏着“宝贝”。2018年,在江北帮扶下,弼佑镇投入资金104万元,在伟外村五组建设占地110亩的林下立体养殖本地乌骨鸡项目,村民们一起探索油茶林下养殖土鸡的“林禽”发展模式。
“能有今天的成果,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我们的党员干部。”各两村村民黄金校40多亩硕果累累的油茶林下,500只土鸡到处奔走。每年秋天,他的油茶和土鸡都实现“双丰收”。
一边是传统织机有节奏地发出清脆的响声,一边是高速缝纫机飞快运转、呼呼作响在册亨县纳福新区宽敞明亮的中华布依锦绣坊内,古老和现代完美交融,合奏出一曲动人的“脱贫致富歌”。
这是江北投入1300余万元、在册亨建立的15个特色锦绣坊之一。目前,15个特色锦绣坊提供集中就业岗位700余个,实现年产值6900余万元,带动近5000名绣娘就业脱贫。
册亨素有“中华布依族刺绣之乡”的美誉。2018年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全县有绣娘2万多人,土布刺绣产业基础好。但缺点是,产品比较初级,使用者真实的体验感差,市场接受程度低,局限在本民族,很难打开销路。
对此,从2018年起,江北依托宁波的优势资源,同时紧抓布依族特色,深挖文化内涵,制订了“改进设计、改良工艺、改善销售”的工作思路,致力把“指尖绝艺”提升为“指尖经济”,带动少数民族利用民间手艺实现就业创业、脱贫致富。
江北和前方帮扶工作组一起,依托宁波强大的技术力量,从土布改良、刺绣优化、产品设计研发等领域进行全方位合作。“目前已形成服装、家纺、配饰、文创四个发展趋势,并研发出200多种产品,成功把传统与时尚融合在一起,提升产品档次和竞争力。”江北区发改局有关负责人说。
好的设计,需要好的设备和技术才能变成好的产品。江北从产业的长远发展来谋划,把从业人员的培训放在第一位,2018年拿出40万元组织绣娘培训,2019年又投入50万元进行培训。该区还投入130万元,帮助引进电脑平车、绣花机、锁边机、整烫机等设备,导入大工业生产概念,有效提升生产的基本工艺,提升产品质量。
在家门口的坝区种广东菜心,卖到香港,一年亩产值近2万元。若不是江北农技专家王剑介绍宁波人赵波来到这里,册亨县冗渡镇坛坪村的乡亲们做梦也不敢想这样的产值。而眼下,村里的供港蔬菜基地每天有10吨菜心运往香港。
册亨石漠化严重,平地极少,全县500亩以上连片坝区只有6处。坝区农业产业体系调整任重道远。“原来这里只种水稻和玉米,年亩产值不到1200元。”册亨县政府有关负责这个的人说,蔬菜基地的成功运营,不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更重要的是为产业体系调整提供了新方向、新样本。
从着手开始土地流转,到第一批广东菜心收获,只用了7个月时间。“江北速度”令人惊叹。“这一个项目建设真是太快了,让人大吃一惊。”册亨县农业农村局驻冗渡镇坛坪村张跃说。
排洪渠、机耕道、喷灌系统江北投入东西部帮扶资金600多万元,快马加鞭推进基地建设。同时,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以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思路,由企业负责市场开拓和基地的日常运营管理;合作社负责组织农户参与建设;农户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并以劳务的方式参与坝区建设。
有了这个1000多亩的蔬菜基地,当地农户不仅能收土地租金,还有了就业岗位。坛坪村已有730人实现脱贫。村民陈丽和记者说:“我的地原来自己种稻谷,一年收入只有2000元。流转后,土地租金加上劳务费用,我一年多了2万多元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