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6年缝纫机械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前途分析报告

来源:贝博下载    发布时间:2024-05-18 00:05:26

产品概述

  缝纫机(Sewing machine)是用一根或多根缝纫线,在缝料上形成一种或多种线迹,使一层或多层缝料交织或缝合起来的机器。

  缝纫机能缝制棉、麻、丝、毛、人造纤维等织物和皮革、塑料、纸张等制品,缝出的线迹整齐美观、平整牢固,缝纫速度快、使用简便。并以之衍生出手推绣电脑刺绣等艺术形式。

  缝制机械行业是以生产缝纫机为主,裁剪、熨烫及粘合等机械为辅的专业设备制造业,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主要由零部件供应商、整机制造商、经销商、研究机构等组成。

  缝制机械行业的上游主要是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以及生铁等原材料供应商,主要零部件包括电机、电控、轴承、旋梭、伞齿轮、挑线杆、机针、曲轴等。纺织服装行业是下游最主要的行业。

  据统计,中国家用缝纫机产量为164.69万台,同比增长3.66%。其中普通家用缝纫机产量为94.75万台,同比增长29.19%,多功能家用缝纫机产量为69.94万台,同比降低18.23%。从家用缝纫机出口来看,中国家用缝纫机出口量为683万台,同比降低5.1%,出口金额为2.27亿美元,同比降低3%。

  据统计,中国工业缝纫机产量为544.14万台,同比增长23.49%。其中,高速平缝机产量为316.3万台,同比增长24.18%;包缝机产量为121.96万台,同比增长29.96%;绷缝机产量为121.96万台,同比增长20.99%;厚料机产量为21.66万台,同比降低2.94%;特种机产量为35.88万台,同比增长15.04%;自动缝制设备产量为3.07万台,同比增长38.61%,电脑绣花机产量为1.9万台,同比降低17.47%,其他缝纫机产量为21.34万台,同比降低7.75%。从工业用缝纫机出口量来看,中国工业用缝纫机出口量为406万台,同比增长10%,出口金额为12.17亿美元,同比增长19.2%。

  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后,纺织工业的大生产促进了缝纫机的发明和发展。有载1755年德国人在英国注册缝纫机专利,但缺乏考据。1790年,英国木工托马斯·山特(Thomas Sainty)首先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先打洞、后穿线、缝制皮鞋用的单线年,法国裁缝B·蒂莫尼耶(Barthelemy Thimonnier)(又译巴特勒米·迪莫尼耶)发明和制造了机针带钩子的链式线年,伊莱亚斯·豪(又译埃利阿斯·霍威)也独立地发明了缝纫机。1851年,美国机械工人I.M.胜家(又译列察克·梅里特·胜家)发明了锁式线迹缝纫机,并成立了胜家公司。这一时期的缝纫机绝大多数都是手摇式的。1859年,胜家公司发明了脚踏式缝纫机。从托马斯·爱迪生发明了电动机后,1889年,胜家公司又发明了电动机驱动缝纫机。从此开创了缝纫机工业的新纪元。1940年,瑞士爱尔娜公司发明了采用筒式底版铝合金铸机壳、内装电动机的便携式家用缝纫机。1950年以后,逐步发展了家用多功能缝纫机。建立于1851年的胜家公司是美国最早开始生产缝纫机的公司,当时,缝纫机的产量仅次于时钟。1870年,美国生产缝纫机的公司有69家,1871年,美国缝纫机年产量为70万台。到1891年,胜家公司已累计生产1000万台缝纫机。可以说,在较长时间内,胜家公司基本上垄断了世界缝纫机的生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原西德、意大利以及日本缝纫机工业发展非常迅速,欧洲各国除仍然生产高档传统家用缝纫机的公司以外,大多公司开始生产工业用缝纫机。在此时期,日本缝纫机企业在政府的资助下,开始生产廉价的缝纫机,并销往美国及世界各地。70年代初期,工业先进国家的家用缝纫机市场已趋饱和,企业在劳动力成本逐步的提升的情况下,也不得不转向生产工业用缝纫机,而韩国特别是抓住了中国 台湾的机会,使得其缝纫机工业崛起,生产中、低档缝纫机并投入国际市场。

  据杭州中经智盛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发布的《2022-2026年缝纫机械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前途分析报告》显示:世界缝纫机行业经历了由欧洲、美国向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的转移后,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向中国全面转移,21世纪初全球已有70%以上的缝纫机产量在中国。但是,国内70%-90%的高端机市场被日本、德国企业所占领。而在中低端缝纫机产品上,世界缝纫机产业已完成了向中国转移,产业转移逐步向中高端产品延伸。随着缝纫机械制造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缝纫机械制造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缝纫机械制造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环境和产品购买者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缝纫机械品牌迅速崛起,慢慢的变成为缝纫机械制造业中的翘楚。1869年,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访问英国,归国时带回了一架镀金胜家缝纫机,作为礼物送给慈禧太后。当时,英国媒体还报道了此事。所能找到的缝纫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资料是一则广告。1872年12月14日,《申报》刊登了一则晋隆洋行成衣机器出售启事。启事中说:新到外国缝纫机数辆,每辆洋价50两,欲购请来本行接洽。而当时这家洋行经销的就是美国胜家公司(当时叫作辛格公司)产品。

  中国的缝制机械行业经过多年专注质量提升工作,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平、包、绷、锁、钉、套等传统母机的技术上日渐成熟与稳定,产品质量的升级空间缩小,产品同质化加重,这迫使企业要在技术上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寻求差异化竞争。同时,随着各种自动化技术在缝纫机行业的不断实践和发展,缝制效率和缝制质量的提升已经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缝纫机的自动化慢慢的变成了一种趋势。

  服装工艺的全套流程除了缝之外,还包括切、折、烫、翻、选等,同时还包括上述操作的流程中对面料的固定和移动。传统缝纫机只负责完成缝纫,而其他工序则交由其他工人手工操作,或者其他专用设备完成。随着缝纫机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包含一种或多种缝以外功能的“一机多用”的机型不断出现,不仅进一步提升了服装生产效率,而且从总体上讲还能降低企业成本,因此受到客户的欢迎。

  大型服装企业为了统计产量、工时、品类等信息,都有必要进行数据的统计和管理,以便更好地进行生产管理。传统的人工统计显得低效和不准确。而机电一体化程度高的缝纫机,由于可以生成转速、针数和花样种类等数据,因此能通过在缝纫机中植入物联网技术,收集所需要的各种数据信息,并实时上传到相应的生产管理软件上,供管理者随时参考,或者直接通过软件智能地安排生产任务,这样一来缝纫机上物联网技术也间接地提高了服装企业的生产效率。